在农安县,一捆捆普通的玉米叶在一双双巧手下化作精美实用的草编工艺品,编织出乡村振兴的美丽图景。作为农安曲氏草编第四代传承人、杰扶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,曲秀杰用十载坚守,将家传手艺打造成市级非遗项目,更带领千余名农村妇女、残疾人及贫困群众通过草编技艺拓宽就业渠道,用指尖技艺叩开增收致富的大门。
这位1970年出生的农家女,自幼跟随父母学习草编技法,自2016年她敏锐地捕捉到手工编织“低门槛、可居家、能创收”的就业优势,就毅然踏上了这条技艺传承与带动致富的创新之路。面对村民“草编能当饭吃?”的质疑,曲秀杰自掏腰包带领5名村民参加“阳光工程”职业技能培训。2016年10月,杰扶草编专业合作社正式成立。2017年农安庙会,她的草编作品收获了“第一桶金”,这更加坚定了她带动村民通过草编创收的信心,同年,曲氏草编被列入长春市级非遗名录,这份荣誉不仅是对传统技艺的认可,更成为她带领乡亲们勇闯致富路的“金字招牌”。
2016年,学员高淑丽怀揣着对知识传播的满腔热忱,与社区书记一起前往曲秀杰家中进行邀请,希望她能将其深厚的学识与丰富的经验带到县城,让更多人受益,曲秀杰欣然应允,用行动诠释着教育的温度与力量。2019年,她又不辞辛劳,耗时三个月走村入户,分四轮为102名贫困残疾人开展“上门式”技能培训。在农户家中,曲秀杰手把手教学,将实用技能倾囊相授,用实际行动为贫困残疾人点亮了未来生活的希望之灯,让技能的种子在每一个需要的角落生根发芽。
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玉米叶变成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,这或许听起来容易,但背后却满是曲秀杰对草编技艺的刻苦钻研和反复打磨。她先后参加文化部非遗传承人研修班,将传统技法与现代设计结合,开发出收纳篮、宠物窝等30余种产品,通过电商平台销往全国。截至目前,合作社累计培训学员3000余人,带动就业1009人,每人每年可增收5000-30000元。现在,农安县的多个村屯“老人编筐、妇女织垫、孩童缠边”的温馨场景屡见不鲜,草编已成为当地名副其实的"热门产业"。
【学员 武岩】:以前农闲时只能在家干着急,现在跟着合作社编草编,效益非常可观,一年至少能为家里增加两万元左右的收入,不耽搁春种秋收,还能照顾老人和孩子。曲老师把技术送到家门口,咱农妇也能靠双手撑起半边天。
曲秀杰曾在2017年荣获“长春市草编能手”称号、2021年获评吉林省首批乡村振兴优秀人才、2023年荣登“长春好人”榜、2024年在第二届全国乡村振兴职业技能大赛中,荣获国家乡村工匠名师“最佳人气奖”。2025年,被评为第一季度“吉林好人”。
【农安县杰扶草编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曲秀杰】:小时候看父母用玉米叶编出花花草草,就觉得这是咱们农家人的智慧。现在我有责任让这门手艺活下去,更要让它带乡亲们富起来。草编编的不仅是物件,更是咱农家人的精气神。未来,我们还会带更多兄弟姐妹学技术、闯市场,让玉米叶编出乡村振兴的新模样。
从非遗传承人到乡村振兴领路人,曲秀杰用一双巧手编织着传统技艺的新生,更用一片丹心织就了群众的幸福生活。在乡村振兴的征程中,她正如一株坚韧的玉米秆,深深扎根乡土,让非遗之花在农安这片希望的田野上灿烂绽放。
农安县融媒体中心记者:顾琪 刘大龙